在谈到扶贫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在西安市教育局扶贫干部、基教一处处长崔玲看来,扶贫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周至县九峰镇魏家庄村的帮扶工作中,她用真心对待帮扶户,把贫困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情,把贫困群众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想办法解决最实际、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被帮扶户亲切地称为“贴心的好大姐”。
真情付出 帮扶户亲切地叫她崔大姐
今年6月10日,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扶贫工作中,崔玲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帮扶对象——周至县九峰镇魏家庄村的焦卡锋。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里有五口人,前两年给老人看病欠了不少外债,作为顶梁柱的他在干活时又受过伤,不能干重活,加之小儿子从小患病,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家庭负担特别重。
谈起焦卡锋的家,崔玲说“院子没有院墙,门西边稀稀拉拉地种了一点辣椒和玉米,屋里空荡荡的,只有两张床、一张小方桌子和几个小凳子随意摆放着”。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崔玲说当她看到墙上 “周至县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上帮扶责任人那一栏里自己的名字时,她立即感觉到这幅担子并不轻松,自己必须对得起上级的托付,也必须带领这一家人早日脱贫。
崔玲在市教育局负责的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工作,平时工作特别忙,但自从挑起扶贫这副担子以来,她仅有的休息时间几乎都放在了焦卡锋一家人身上。只要一有时间,她就自己开着车去看望焦卡锋一家人,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的书籍和文具。她还专门到镇上为焦卡锋家购置了电风扇、遮阳网、塑料板凳等生活必需品,帮着他们打扫院落、收拾家务,身边的同事都赞叹地说“魏家庄好像才是她的家”。她的行为也感染了自己的家里人,70岁左右的父母亲和正上学的女儿也主动要求一起去帮扶户家里帮忙、出主意,女儿还把自己的学习用具送给了焦卡锋的孩子们,并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崔玲说:我父亲从小吃过苦,知道穷苦家的日子不好过,老人家也给焦卡锋想了很多脱贫的办法,现在家里只要有什么东西,父母亲总想着要给焦卡锋一家留着。”正是有了这样真心实意的付出,焦卡锋一家被崔玲的真诚所感动,亲切地叫她崔大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家里人。
在交谈中,她了解到焦卡锋的大女儿焦倩今年参加中考,有体育特长,但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两个儿子是双胞胎,今年九月份都要上小学一年级,特别是小儿子患有先天性畸形唇腭裂,虽然做了缝合手术,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后续的语言矫正训练没有及时跟上,说话的时候发音不清楚,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了解崔玲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要是有什么事情没干,她一定会吃不下、睡不着,必须要做到完美才算完。这一次也不例外,她决定帮助焦卡锋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帮助他们彻底走出贫困的阴影。
扶贫更要扶智 孩子是关键
为了做好帮扶工作,崔玲认真对照了精准扶贫工作的“12345”工作目标和永康书记提出的“补短板、物质帮、精神帮”三个要领,逐渐梳理出焦卡锋家的帮扶思路。对于焦卡锋夫妇,要树立脱贫的信心,找对致富的路子;对于孩子,主攻教育扶贫,谋划好求学和治疗的路径,在这两个因素中,孩子的问题是最难,但也是焦卡锋家脱贫的关键和动力。
崔玲告诉记者“家里孩子多,是焦卡锋家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让他们家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在孩子身上下大功夫”。大女儿焦倩接下来上高中还是上职校,不仅让焦卡锋夫妇为难,也牵动着崔玲的心。她凭借着自己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觉得这个眉清目秀、头脑灵活的农村姑娘特别适合学习幼教专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职校的学习,将来不愁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但在农村人的传统观念中,对于上职校还是有偏见的,崔玲就耐心地给两口子,特别是给焦倩本人做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政策,一方面说明上职校好就业的好处,不过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看孩子本人的意愿。
谈到两个儿子,崔玲说焦卡锋特别爱自己的两个儿子,特别是小儿子焦倩杰,他曾不止一次地说道“治好小儿子,让他正常说话,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于是,如何治好这个孩子就成了崔玲心里的一件大事。为此,她找到了曾给孩子做手术的主治医生,医生告诉她孩子已经错过了3、4岁语言训练最佳时间,再拖下去,就很难恢复了,必须尽快进行语言矫正治疗,而且不能中断。
由于病情特殊,医生建议孩子每周到西安进行专业的矫正治疗,这可让焦卡锋两口子犯了难。一方面,治疗一次就得花380元,一个月就是1520元,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每周都要来西安治疗,确实也很不方便。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只能咿咿呀呀的说话,同样是妈妈的崔玲心里特别难受,她暗暗告诉自己,不论多难多累,一定要把孩子治好,决不能让他就这样过一辈子。同时,她也安慰焦卡锋夫妇“一定要坚持治疗,费用我来想办法”。
做通了夫妻俩的工作,6月29日上午,崔玲陪着焦卡锋和小儿子找到了主治医生,一直遥遥无期的语言矫正治疗被安排到了第二周的周三上午10点。治疗的当天,崔玲早早安排好单位的工作,就匆匆赶到医院,还特地给他们买了早餐和矿泉水。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医生的要求,让孩子回家后继续巩固矫正效果,她让姐姐焦倩陪同矫正训练,并和焦倩一起同时做好矫正过程的记录,帮助孩子做好家庭日常恢复训练。
自那以后,每次治疗崔玲都会早早在医院等候他们,有一天夜里,崔玲的女儿突然发高烧,为了不影响第二天陪焦倩杰治疗,她连夜跑了好几个药店,给女儿买了退烧药和消炎药。第二天早上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口,焦卡锋知道后感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崔玲却淡淡地说“只要咱娃能早日治好,这点事情算什么”,连在场的医生都被感动,赞叹道“这样的帮扶干部真是难得!”
帮扶是场接力赛 参与的人越多力量就越大
经过这件事,崔玲感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必须寻找更多的帮助。她得知西安市教育局为村里每个孩子尤其是贫困户的孩子都确定了对口的帮扶学校,而焦卡锋两个儿子的对口帮扶单位是西安市第五保育院。于是她就找到第五保育院的院长陈萍,邀请陈院长一起参与孩子治疗,陈院长了解完孩子的状况后,口气坚定地说,这个孩子必须抓紧矫正,也必须治好!崔玲受到了鼓舞,两人一起商量将来帮助解决孩子治疗费用的办法。陈院长又出主意说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可能有这方面的治疗,当天下午,崔玲就把孩子带到了第二聋哑学校,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马上安排专家为孩子做评估,专家给出结论:只要孩子在第二聋哑学校接受一年正规训练,孩子说话应该能和正常人一样。崔玲回到单位向市教育局领导和局扶贫办公室主任做了详细汇报,领导们高度重视,立即又将第二聋哑学校补充作为焦倩杰的帮扶单位,并就此事向帮扶单位负责人做了布置和强调。从此,崔玲、第五保育院、第二聋哑学校就与焦倩杰的治疗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一起为这个家庭早日脱贫做着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解决焦倩杰的治疗费用问题,崔玲又多次和市残联的相关同志联系,希望可以给孩子申请一个治疗补助金,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此外,崔玲更萌生了让孩子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在西安生活的念头,让大儿子在城里上小学,让小儿子在第二聋哑学校接受专业的矫正治疗,再给焦卡锋找个合适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也就有盼头了。经过这一系列的爱心接力,焦卡锋家也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屋子收拾得更干净了,院子更整齐了,两口子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一家五口的脸上也洋溢着久违笑容。“不要让孩子永远做井底之蛙,一定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改变家里贫穷的面貌”,这是崔玲送给焦卡锋的话,也是对自己扶贫工作的勉励。
7月6日,教育局组织第五保育院等直属单位再次前往魏家庄村慰问,崔玲特意给焦倩杰带去了一只口哨,让孩子每天吹一吹,帮助他练习舌头的肌肉力量,有利于语言康复。看着第五保育院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开心地做游戏,崔玲又想起了焦倩上职校的事儿,她搂住焦倩肩膀说,“你看,这些幼儿园的老师,他们多阳光!你要是能上学前教育的职业学校,将来毕业了,阿姨帮你好好找一份工作,你会和他们一样的!”一向性格内向的焦倩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立即加入到孩子们中间。
看到孩子们的治疗和上学都有了着落,这下崔玲终于可以考虑焦卡锋家的致富问题了,焦卡锋喜欢养殖,想在家养60头猪,可想到孩子们将来都在西安上学,他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眼看着一场大雨过后,焦卡锋家里房顶又漏了雨,崔玲和陈萍院长打算等到天不太热时,帮着焦卡锋把漏雨的房顶修缮一下,其他的事情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慢慢来。
说起帮扶工作,崔玲说“帮扶不是简单的送点米面油,而是要真正走进贫困户的心里,解决他们最实际的问题,用行动让他们增强脱贫的信心”。谈起帮扶工作的艰辛,她说虽然自己做了很多,但后面还有很多工作在等待着自己。在魏家庄村的扶贫岗位上,还有很多像崔玲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将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用实际行动解决脱贫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付出,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